两会网评丨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刻上中国烙印

聚焦全国两会,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稳居两会能源领域的“C位”话题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不仅将扎实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各项工作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,更要求各行各业制定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进而加快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。

此前,在人民网开展的第20次全国两会调查中,关键词——“绿水青山”顺利冲进前五名,成为今年两会当之无愧的热搜焦点。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不仅是党政所重、群众所盼,更是企业所行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其中,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顺势响应,启动专家团队研究碳中和规划,推进碳核查,并在数据中心和总部大厦运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来降低碳排放,以“进行时”的姿态谋定碳中和的策略书和路线图。

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再一次扛起了重诺守信顺大势的“中国担当”。在国际社会上,我国一直是公认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。当今时代,“环球同此凉热”把世界各国“串成”唇齿相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。一个时期以来,温室气体排放、臭氧层破坏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,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。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显著成效。2020年的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8.1%、较2015年下降18.2%,提前完成了阶段性目标。无论是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,还是在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和“2030年实现碳达峰,2060年实现碳中和”的减碳目标一直被高亮提及。这既是对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,对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,更是体现了中国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、全局高度、全面思考,扛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“钢铁担当”。

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再一次宣誓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“中国决心”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告诉我们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时值新征程开启之年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全党必须完整、准确、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。其中,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底线思维,必须始终贯穿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全过程、各领域、多要素。多年来,我们不仅全民义务植树700多亿栋,借助光伏和风电等技术清洁发电,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,以先进技术“加持”能源结构转型;更在思想上为节能、减碳夯实了“固定桩”。看似寻常最崎岖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要在2030年和2060年交出一份高质量的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答卷,必须驰而不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既重视速度,又追求效益;既重视体量,又追求质量;既重视经济价值,又追求生态颜值;真正让环境就是民生、青山就是美丽、蓝天就是幸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
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再一次彰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“中国智慧”。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从古到今,我们有着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和情感。因此,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党和政府洞悉发展规律、深察民生福祉、转换新旧动能,更需要14亿人民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势。可以说,践行勤俭节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人人有责、人人应为、人人共享。降低碳排放,小到选乘公共交通、使用无纺布购物袋、双面打印纸张、合理使用空调、随手关闭电源,大到购买新能源汽车、高能效家电、节水型器具等节能产品,我们要用时时可做、处处可为、人人可学的“从我做起、从现在做起”去影响一个个家庭、一个个单位、一个个社区。只要我们步步为营、久久为功、聚沙成塔,就一定能换来空气常新、碧水常流、青山常伴,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。